2011年9月27日 星期二

2011,我在巴黎-Day 3(奧賽博物館+羅丹美術館)

2011年9月4日(Sunday)天氣晴朗偶有雨



A:Musée d'Orsay(奧賽博物館)


B:Musée Rodin(羅丹美術館)


C: Place de la Concorde(協和廣場)


D:Musée de l’Orangerie(橘園美術館)


E:Angelina




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日,有很多博物館都開放免費參觀。所以今天就是我們的博物館日。


一早起床,明顯感覺到天氣變得不一樣了,開了公寓的窗戶,一陣怡人的涼風吹進來,啊!這才是我預想中的巴黎的氣候啊!不像初到時那樣的炎熱,涼爽的溫度帶給了我愉快的心情。


因為今天是免費日的緣故,早一點去排隊是必要的。星期日的早晨,街上的人並不多,不一會兒,公車到了。上車後在一旁有一個小小的機器,把Carnet放進去打一下卡,就完成了手續。公車上的乘客三三兩兩,我們找了位子坐下,便隨著公車搖搖晃晃地前進了。巴黎公車不同於地鐵,除了可以沿途欣賞巴黎美麗的街景外,整個"氣味"也乾淨許多。



巴黎的公車站牌。




每支站牌皆有附上公車行進的方向及路線圖,很容易查閱。



奧賽博物館外的鐘。



A. 奧賽博物館


公車在奧賽博物館旁停了下來,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長長的排隊人潮。很快的我們加入了排隊的行列中,並祈禱著不要在排隊時下雨。很快的時間到了,在入口做了安檢,並租用了中文導覽,便開始了印象派之旅。


奧賽博物館的前身為奧爾賽車站,是為了迎接1900年的世界博覽會,奧爾良鐵路公司決定興建。想不到啟用後不到四十年,便於1939年廢站。於1986年重新以奧賽美術館的面貌展現在世人眼前。原車站的建築外觀雖為古典主義型態,但玻璃天井的站內大廳卻是新藝術(Art Nouveau)運動時期的產物。而館內收藏品主要是以印象派為主,例如米勒、雷諾瓦、馬內、莫內、塞尚、高更、梵谷、竇加及秀拉等印象派大師的傑作。


在出發前,讀到了Edouard Manet的作品Olympia,它是這麼說的:Edouard Manet(馬內)的Olympia(奧林匹亞)是一幅在創作當時備受爭議的一幅畫作。馬內這幅畫作源自於提香的烏爾賓諾維納斯,整個畫作的佈局都極其類似,但是因為他畫的主角並不是理想中的女性形象,而是一個妓女。而她以半坐著的姿勢,是用一種極其挑逗性(挑戰性?)的目光凝視著觀畫的人;而腳上的拖鞋一支掉了,而另一支是半勾著,表現著輕挑的一面,這對於那時代的男性而言,是非常不舒服的一種目光及姿態。另外,馬內是用一隻蜷縮的黑貓代替了提香的狗,那高豎的尾巴則暗示了性慾,捧著花束的黑人用半斜著的眼神看著Olympia,眼神中不是輕視,而是滿滿的羨慕。


而當我站在這幅畫作前,我卻沒有感受到任何挑戰性的感覺,也許是空間、時間、性別、亦或是悟性不夠之故。



Olympia(奧林匹亞),Edouard Manet(馬內),1863年-照片來自奧賽官網



Venus of Urbino(烏爾賓諾維納斯),Titian(提香),1538年-照片來自維基百科


 



La Danse(舞蹈),Jean-Baptiste Carpeaux,1869年-照片來自奧賽官網。原放置於加尼葉歌劇院門口,而後移至奧賽博物館,原置於歌劇院門口則放上複製品。


想看更多奧賽展品,請參看奧賽官網


心得:館內展出很多我們熟悉的大師作品,並有中文導覽,很值得多花點時間在裡面好好參觀。本來我們預計三個小時可以看完,想不到最後只能挑重點看,有點可惜。


 


Address62, rue de Lille, 75343 Paris Cedex 07


Entrance1, rue de la Légion d'Honneur, 75007 Paris


Opening Time : 9 :30 – 18 :00 (Tue. & Wed.) / 9 :30 – 21 :45 (Fri. – Sun.)


交通資訊:Metro 12 Solférino


          RER C Musée d'Orsay


          Buses 24, 63, 68, 69, 73, 83, 84, 94


網址:http://www.musee-orsay.fr/


註:館內不能拍照


 


離開了奧賽博物館,便馬不停蹄往羅丹美術館前進。中間烏龍的提早一站下車,幸運地經過一家加油站旁的超市,大伙兒便在那裡採購了今天的第一餐。




往羅丹美術館路上買的午餐:優格一瓶。收銀小姐還熱心地提供湯匙。(並不是所有超市都會提供湯匙,在我們住的附近的超市在我們詢問湯匙時,竟然帶我們去買了一大包




B. 羅丹美術館


在我們快走到羅丹美術館時,天空已經忍不住地滴起了雨來。快快的打起了傘,排隊進了羅丹美術館,因時間有限,所以並沒有租用導覽,還好事先有做了一些功課,才不會太走馬看花。


羅丹美術館座落在軍事博物館的右側,擁有3公傾的花園。羅丹美術館最吸引我的,並不是羅丹的作品,而是Camille Claudel(卡蜜兒)的作品。


卡蜜兒與羅丹之間,是師生,是情人,也是競爭者。從小喜歡玩泥巴的卡蜜兒,於19歲時投入羅丹門下,那時的羅丹已是43歲的壯年。卡蜜兒很有天份,在兩年後羅丹升她做他的助手,而他們也在朝夕相處下相愛了。


“My very dearest down on both knees before your beautiful body which I embrace.” Letter from Rodin to Camille Claudel (end of 1884 - beginning of 1885).卡蜜兒無疑是羅丹的心目中的the Eternal Idol。


因為卡蜜兒,羅丹的作品,不再是只講求力與美的作品;因為卡蜜兒,羅丹開始創作了以戀人為主題的作品。但他們的愛情並沒有如卡蜜兒預期般的有美好的結果。在15年後,羅丹選擇了離開卡蜜兒,回到他長年的女伴Rose身邊。


相較於羅丹的成功,卡蜜兒後來患上了『被害妄想症』(delusional disorder, persecutory type)。她妄想羅丹迫害他,甚至連她身邊的鄰居、工人、模特兒等皆是羅丹派來的人馬,以致最後進了精神病院。在她人生最後的三十年,皆在精神病院裡孤獨的渡過,在期間她曾寫信給她弟弟,表示她想念故鄉,但最後並未能如院走出精神病院。


 



Jeune fille avec des fleurs dans les cheveus, Young girl with flowers in hair, Auguste Rodin(羅丹)




吻,羅丹




超乎人體工學的吻




大教堂,羅丹。一隻是男人的手,另一隻是女人的手。




Le Secret, The Secret(祕密),羅丹。兩隻手中間放著一個東西,好似在傳著不欲人知的物品。




L'Adieu, Farewell(再見),羅丹。輕觸著嘴唇的雙手,也觸動著我。




L'Age mur, The Age of Maturity(成熟),卡蜜兒。這個作品猶如刻劃著卡蜜兒的內心,面對著羅丹的離去,她無力地雙膝跪下求他不要走,但羅丹卻被Rose拉著無情地離去。作品透露出她的無力及痛苦。




基於卡蜜兒對Rose的厭惡,她將她塑造成一個又老又醜的形像。




跪地祈求,也喚不回愛人。




Vertumne et Pomone, Vertumnus and Pomona,卡蜜兒。




La Valse, The Waltz(華爾滋),卡蜜兒。




La Vague ou Les Baigneuses, The Waves or The Bathers,卡蜜兒。




很有情境的一個作品。




Les Causeuses ou les Bavardes, The Gossips or Women Chatting,卡蜜兒。




另一個材質的Les Causeuses ou les Bavardes。




L'Implorante, The Implorer, 卡蜜兒。


地獄之門,羅丹。羅丹作品的縮影。




三個影子,羅丹。




沉思者,羅丹。


 


心得:不只美術館內作品精彩,花園也十分精巧迷人,不同於奧賽及羅浮宮,很值得一訪。


 


Address79, rue de Varenne - 75007 Paris


交通資訊:


Métro (line 13) : Varenne or Invalides


R.E.R (line C) : Invalides


Bus : 69, 82, 87, 92


Opening Time: 10:00 – 17:45 (Tue. – Sun.)


http://www.musee-rodin.fr/


2011,我在巴黎-Day 2(餐廳 - Chamarre Montmartre)

2011年9月3日(Saturday)


出了Lamarck-Caulaincourt地鐵站,沿著Rue Lamarck往上走,我們便在斜坡上發現了Chamarre Montmartre。


話說原來我們原屬意的餐廳是煎餅磨坊,無奈接獲通知他們已接了婚禮包場,並推薦了同個老闆的Chamarre Montmartre。



位於斜坡上的Chamarre Montmartre(以下簡稱CM),店名並不十分明顯,不小心就會錯過。


我們到餐廳時約為中午12:30,表明了我們並未訂位後,侍者幫我們安排了戶外靠馬路邊的位子。因為時間還早,戶外可見的用餐客人並不多,約坐了三桌而已。


「你們有聞到嗎?」A問。


「天啊!又是那股味道!」L說。


是的,想不到在地鐵比較容易聞到的味道,在看起來頗為高級的地段也出現了。而且周圍看起來出入的人口並不多,怎還會有那股濃重的味道呢?


依續入坐後,侍者先送上了開胃菜。由馬鈴薯及鮪魚和成的鮮黃泥狀物,上面放著一片片的櫻桃蘿蔔,顏色十分討喜。接著遞上了套餐的菜單,分成三個價錢。


A. 前菜+主菜或是主菜+甜點: 23歐元


B. 前菜+主菜+甜點: 29歐元


C. 主菜:17歐元


經過前一天米其林三星餐廳的洗禮,我們全豪邁地點了"全餐",因為跟米其林三星比,真是太便宜了。


接著就在一陣一陣的臭味中懷著愉快的心情等著上菜了。


 



菜單封面,印著CM的Logo。




套餐菜單。


 



開胃菜。


 



小巧的開胃菜,約只有叉子一般的大小。


 



氣泡礦泉水。


 



前菜。顏色相當漂亮且誘人,用湯匙挖了一口,像慕斯般綿密的口感,透出地瓜的香氣,好吃且不黏膩。




側面照。




外酥內軟的麵包,塗上奶油更加好吃(法國的奶油怎麼都那麼好吃呀?!


 



前菜:鰹魚沙拉半熟,姜醋汁香油


因為今天的天氣,就猶如夏天般炎熱(超過攝氏30度),當這道菜上來時,我們驚呼著它的繽紛美麗。放入口中,更驚訝於它的清爽可口,在這樣一個又熱又臭的午后,讓我們胃口大開。




鰹魚及表面有微微燒烤過的蕃茄。



主菜,因為這間餐廳是偏海鮮餐廳,所以鱈魚是我的第一選擇。盛盤相當清爽,口味也是濃淡得宜,獲得我們一致的讚嘆。不免又想起了昨天在米其林三星Ledoyen的松露野菇湯...




主菜近拍。




甜點,反烤蘋果塔及香草冰淇淋。剛上時我想說蘋果塔有點焦黑,很擔心吃起來是否會有焦味,但事實證明我多慮了,很可口的一道甜點。



巧克力布朗尼及奶油餅乾,因為我實在太飽了,只試了布朗尼,紮實好吃。(由HCC拍攝)


 


在離開餐廳前,照往例我們要去參觀一下他們的洗手間。CM洗手間要先進屋內再到地下室去,一進到餐廳的室內,發現相當的悶熱,並不像台灣皆有開空調,很難想像要如何待在這樣悶熱的餐廳中用餐。這樣的感覺在第一天我去逛磊阿勒廣場時也有相同的感受,明明天氣相當炎熱,但是商店中的溫度並不低於戶外溫度,難道因為如此他們才都喜歡待在戶外吃飯喝咖啡?


上完了洗手間正打算要洗手時,卻找不到水龍頭的開關。本以為是感應式的,但把手放在水龍頭前卻一點反應都沒有。然後就在我差點把整個洗手枱拆掉前,H發現了箇中奧妙。原來是他們的水龍頭開關在地上,需要水時要往地上一踩即能出水,所以如果找不到開關時,記得往地上找找喔!




地址:52 RUE LAMARCK. 75018 PARIS


電話:+ 33 (0)1 42 55 05 42


網址:http://www.chamarre-montmartre.com/


2011年9月25日 星期日

2011,我在巴黎-Day 2(Monmartre 蒙馬特)

2011年9月3日(Saturday)



A: Metro-Lamarck-Caulaincourt


B: 餐廳-Chamarre Montmartre


C: Lapin Agile(狡兔之家)


D: 小葡萄園


E: Dalida雕像


F: Allée des Brouillards(霧巷)


G: 有Saint Denis雕像的小公園


H: Le Moulin de la Galette(煎餅磨坊)


I: DALI美術館


J: 帖特(Tertre)廣場


K: Basilique du Sacre-Coeur(聖心堂)


L: 有愛牆的小公園


M: Metro-Abbesses




離開了跳蚤市場,便到了下午的行程蒙馬特了。因為不想要爬聖心堂前長長的樓梯,所以我們選擇了Abbesses的前一站Lamarck-Caulaincourt下車,天真的以為Lamarck-Caulaincourt往聖心堂的方向會是下坡。但實際上,聖心堂才是至高點呀,不管我們從哪一站開始,都是要往上爬。


 


下了地鐵站後,大家先往Chamarre Montartre用了午餐(Chamarre Montartre食記請點此),便參照著地圖開始了"踩點"的行程。我很喜歡離聖心堂沒有那麼近的這區,悠閒地散著步,享受著午后的寧靜。



C. 狡兔之家(Lapin Agile),因將諷刺畫畫家安德列.吉爾(Andre Gill)所畫的兔子裝飾在牆壁上而得名。店裡掛著敏捷的兔子吉爾的兔子Au Lapin a Gill)兩幅畫。我們到時看到而屋外坐著一個身穿兔子裝的人,不知否在等待著遊客與他合照呢?



兔子近照。




D. 狡兔之家的對面就是最小的葡萄園,秋天正是葡萄成熟的季節,由外可輕易得瞧見串串葡萄在陽光下閃耀著美味的光芒。


 


再沿著Rue des Saues往前走,在右方的轉角處可看到小餐廳La Maison Rose,遊客們坐滿了戶外的座位。往右轉入Rue de I'Abreuvoir,看到了一間不同於附近的石頭建築,那便是Maison du commandant Henry Lachouque。



Henry Lachouque(1883-1971)不只是一名軍官,他也是法國的歷史學家。他出版過很多書籍,尤其是著重於拿破崙時期的歷史,包括了Secret de Waterloo(1952)及Napoléon et la Garde impériale(1956)。


其實一開始我們並沒有注意到它,我們被它吸引完全是因為有一團外國的觀光客站在它前面,一位像是導遊希哩忽嚕的說著我不懂的語言,然後看到另一群聽眾努力地點著頭並對著它拍照,我們也跟著駐足了起來。


「這間是有名的建築嗎?」我問。


「不知道耶,做功課時沒做到這個呀!」H也不解地說。


「那...我們也跟著拍一下吧!」我說。


「反正我們就是觀光客嘛~哈哈哈~」我邊拍邊說。


 



門扉左右立著兩隻皇家老鷹的雕像。




建築側面有著聖母與聖嬰的雕像,是否是另一種的"岩間聖母"?




寫著"Quand tu Sonneras je Chanteray"的公雞日晷,意思是當聖心堂的鐘聲響起,它就會引頸啼叫。


 


再繼續往前走,一位女性的半身雕像立在那裡。她是Dalida。


1956 年, Dalida 以一曲《 Bambino 》紅遍了整個巴黎及全法國。她共賣出了至少一億兩千萬張唱片。於1963 年,她獲得巴黎城市勛章,以及由戴高樂將軍親自頒發的共和國總統勛章


相較於她事業上的成功,她在感情生活中卻飽嘗失落。她的第一任丈夫Lucien Morisse在與她離婚幾年後自殺身亡。而另外兩個她的情人,Luigi Tenco及Richard Chanfray也在與她分手後相繼自殺結束了生命。


1987年5月3日,Dalida也留下了"La vie m'est insupportable... Pardonnez-moi"(原諒我,生活變得讓我難以忍受)後結束了她傳奇的一生。



E. Dalida雕像




由Dalida雕像往回望,隱約可見聖心堂的圓頂,小徑底端那粉紅色的牆面就是La Masion Rose。




F. 立於Dalida一旁的霧巷標誌。看到Dalida,表示霧巷也到了。




F. 霧巷,一條現在看起來平淡無奇的小巷,也許冬天時會更有意境。


 


通過了霧巷下了階梯,看到了一個像是小花園的地方。本來還遲疑著是否可直接出入,但是看到許多外國人大大方方地魚貫而入,我們也就跟著進去一探究竟。



G. 有Saint Denis雕像的小公園入口。


一進到裡面發現原來是一座小公園,公園中有許多小朋友在玩耍,而家長們在一旁看書或是晒太陽。


蒙馬特(Montmartre)原來的意思是殉教者之丘(Mont des Martyrs),而這位殉教者就是Saint Denis。在公元三世紀時,他因為讓太多人皈依基督教而激怒了羅馬皇帝,進而處以斬首極刑。在斬首隔天,殉教者受到天使的力量,舉起自己的頭顱,在臨近的溪邊洗淨了血污,一路舉著自己的頭顱走了好幾英里,直到一個小村,身驅才在那兒倒下。而那個小村,就是現在的Saint Denis。



Saint Denis雕像




小公園裡看書的人們




在巴黎隨處可見窗台粧點了各式各樣的植物,尤其以紅色天竺葵最為普遍。




蒙馬特一景




H. Le Moulin de la Galette煎餅磨坊


1814年,在第六次反法蘭西聯盟戰役中,俄羅斯先遣部隊哥薩克騎兵趁虛攻擊採佯攻作戰的拿破崙,他們從北邊進攻巴黎,進而攻入蒙馬特的堡壘。因哥薩克騎兵不只將堡壘的守備隊趕盡殺絕,對鄰近居民也毫不留情的刀劍相向,只有一個磨粉匠在身受重傷的情況下勉強保住性命。而這位磨粉匠想到以牛奶來修養身體的自己是如此的健康,因此他烘烤起了卡雷特(Galette,一種餅乾)並進行販賣,故他的風車小屋被稱作煎餅磨坊Le Moulin de la Galette。-節錄自追憶巴黎似水年華:巴黎文學散步,鹿島茂著;吳怡文/遊蕾蕾譯,日月文化出版


 


這個餐廳出現在雷諾瓦畫裡著名的煎餅磨坊裡,本來訂了在此用餐,但臨時被通知已被婚禮包場,無奈當我們散步到這裡時,已經是下午五點,無法觀望婚禮的情況。




Le Moulin de la Galette


(米其林一星)


Opening Time: 12 :00 ~ 23 :00, non-stop, Everyday


Address: 83 rue Lepic 75018 Paris


Metro: Abessese (12號線)


Tel: 01 46 06 84 77


Website: www.lemoulindelagalette.fr 


 




有趣的牆面藝術(雖然下巴受傷了XD),臉的部份是立體的唷!




側面照


 




I. DALI美術館,我們只從外面經過,未入內參觀。




另一個立體人臉。




由聖心堂俯看巴黎市景(怎麼覺得來巴黎都一直在俯看市景




J. Basilique du Sacre-Coeur(聖心堂)


完成於1914年的仿羅馬式,即拜占庭(Byzantine)風格的聖心堂,是為了追悼於1870年的普法戰爭中犠牲的士兵,以及隔年巴黎公社(Paris Commune)中的犠牲者而搭建的。聖心堂位於海拔130公尺的山丘上,是蒙馬特區最重要的指標。聖心堂是由Château-Landon所開採的石灰華岩所建成的,這種岩石會不斷的滲出方解石,可以確保聖心堂既使在風化與污染的影響下,依然可以保持著白色的外觀。


由聖心堂教堂正門往下方走,有一大片的草地。因為天氣很好,草地上滿滿的都是人。有大方把上衣脫掉做日光浴的;有正面朝上觀察旁人的;也有正面朝下不知在做什麼的(將臉正面直接貼在草地上不會很不舒服嗎?)。


順著樓梯走到了山下看到了幾個手上拿著線的男子,據說如果被綁了線在手上,會被獅子大開口索取高額費用,所以一定要非常小心喔!




路邊花店賣的小盆栽




L. 愛牆,用各種語言寫了我愛你的藍色磚牆,我共找到了三個用中文寫的我愛你。








各種文字的我愛你,你認得幾個?




 Concorde地鐵站


 



晚餐是A及H外出購買的不知名Falafel,並豪氣地配上1664啤酒1瓶(四人共飲,哈哈)。1664啤酒我倒是喝不出有什麼特別之處,而Falafel包了很多的蔬菜,中間夾了兩顆大丸子,份量相當足夠。